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师队伍 | 科研机构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招生信息 | 校友之家 
 

科研机构

 省、市平台 
 沈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研究院 
  绿源能源与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机构>>研究院>>绿源能源与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辽宁大学绿源能源与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一、研究院简介

  辽宁大学绿源能源与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由辽宁大学与辽宁绿源能源环保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创建,位于辽宁大学崇山校区。研究院致力于锅炉燃烧科学、新材料、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及设备设计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备原值100万元。通过几年的不断发展,研究院已发表SCI论文70篇,申请发明专利30项,获得专利授权20项。并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及市级项目的支持,累计获得纵向项目支持超过15项。研究院根据绿源集团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多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具体包括:1)煤粉富氧燃烧过程中的NOx势能面及微观反应机理的研究;2)煤粉分相燃烧过程的条件研究;3)水汽对雾霾形成的作用机制及低温催化治理NO的研究;4)金属基高温耐磨涂层与低温防腐涂层的研制等。此外,研究院还为企业的新产品推出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与论证服务,涉及低温余热回收技术现状调研、低成本相变蓄热材料的应用条件研究、光热能源塔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论证等领域。自研究院成立以来,学校及物理学院对研究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其在科研规模和成果转化方面不断壮大。依托自身的科研力量,研究院积极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院先后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两次)、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二、研究院定位

  辽宁大学绿源能源与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定位于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高水平科研机构,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旨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绿色发展。研究院以锅炉燃烧科学、新材料研发和节能环保技术为核心方向,重点解决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绿色工艺优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助力传统能源行业的清洁化与高效化转型。研究院充分发挥辽宁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辽宁绿源能源环保科技集团公司的产业资源,致力于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对煤粉富氧燃烧、分相燃烧、水汽对雾霾形成机制及治理、耐高温耐磨与低温防腐材料等领域的深入研究,研究院不仅提升了基础研究能力,也在技术工程化与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研究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涵盖余热回收、相变蓄热材料应用及清洁能源技术论证等,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化提供科学支撑。通过国家、省市项目的支持以及自身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研究院在推动地方能源环保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研究院主要成员简介

 



辽宁大学绿源能源与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院长 郭强

  郭强,男,1967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绿源能源环境科技集团董事长。所领导的公司营口绿源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绿源环保科技集团公司前身)成立于1974年,2001年改制为民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一亿元,主要从事锅炉环保设备、智能控制设备的研制,并承揽城市供热、余热回收、大气治理,节能升级改造等相关工程的投资与总包建设。 公司主要产品有:超低氮排放燃气锅炉、WNS燃气锅炉、大型燃气锅炉等,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注重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兼容并蓄,注重自主创新,在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超大容量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层燃锅炉高效低氮燃烧、控氮抑硫等节能环保一体化技术等领域走在国内前沿。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制造与工程实力,公司先后总包建设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新能源项目,为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科技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他先后获得全国机械工业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市优秀企业家、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在节能环保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营口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示范项目在2019年科技部委托中国节能协会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审会上,被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技术在工业锅炉煤粉洁净燃烧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年10月,该技术以3/279名次作为热动领域唯一入选国家节能中心节能典型示范项目;核心专利被评为中国节能环保专利一等奖;所带领的团队获得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合作创新奖。领导公司研发近600个规格的工业锅炉产品,获工业锅炉相关专利30项,强制循环室燃煤热水锅炉入选工信部2016年《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2017-2022 年,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2019 年全球“1%高被引”作者,发明《移动床微流化绿色锅炉技术》,实现层状燃烧与流化燃烧技术协同,科技成果国际领先,科技部立项支持,入选中科院 2022 年 A 类先导计划。发明《大容量高效低氮燃气锅炉技术》,科技成果国际先进,在我国率先实现低氮燃烧,入选工信部“能效之星”。2019、2020 年,中国节能环保专利奖一等奖。2019 年在海拉尔雁北热电厂首次推出移动床微流化热电联产锅炉技术。实现煤矸石(Q=2700-3000 大卡)燃烧稳定运行。2020 年发明工业炉渣雾淬法余热回收技术、气化分相燃烧流化床锅炉技术。2021 年在平遥峰岩热力实现低挥发分(<9.5%)极难燃烧煤炭热电联产稳定运行。2022 年在国内首次提出《煤、气对标标准》(国家节能中心绿色行动方案发布会);与美国微波集团开展电极锅炉技术合作;发明生物质气化分相燃烧技术;发明太阳能黑洞传热技术;发明太阳能与微风协同能源塔技术;发明《自由流化燃烧技术》,实现流化体锅炉节能35%以上的效率。2021年4月,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12月,节能减排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1年1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2023年12月,节能减排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辽宁大学绿源能源与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范晓星

  范晓星,辽宁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主要研究纳米无机能源与环境材料。一直从事无机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光催化CO2还原与固氮,以及脱硝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10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沈阳市中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两次),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辽宁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辽宁大学绿源能源与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主要成员 韩宇

  韩宇,1997年到辽宁大学任专职教师,2009年担任物理学院教授。本科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系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曾主讲的本科课程有:专业课《理论物理导论》、《热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误差理论》;选修课《工程热力学》、《AutoCAD》及实验课《普物和近代物理实验》,主讲研究生专业课《固体理论》、《数值计算方法》。科研领域为凝聚态物理,先后从事离子注入材料改性机理研究以及低维介观体系中电子及其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近几年与企业合作致力于热能工程中流场的Fluent模拟的研究工作。本人曾主持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及国家级项目近十项,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2021年获得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研究院联系方式

姓名:范晓星

邮箱:xxfan@lnu.edu.cn

 


友情链接:

辽宁大学物理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电话:024-62202306  邮编:110036